古人具有灵魂不死、祖宗崇拜等信仰观念,因此对阴宅的陵墓选址一直是古代风水理论中的重头。风水文化的数千年沉淀对当代中国的殡葬观念有着根深的影响。风水术对理想墓地一般要求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统一和谐:风水思想认为天、地、人、生四大系统是一个有机统一体,要求有一个山清水秀、排水良好的环境;风水观还认为和谐才能逢凶化吉、趋利避害。
二是对称均衡,一般好的风水地要求具有不发生剥蚀或堆积,具有四神砂结构(或称四象,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且具有对称性。这种对称平衡详细表现为有山有水、有高有低,中轴线平面规划要对称调和。上述二个请求实践上包含了现代天文学和生态学的许多科学原理:对风水地请求环境中多项自然天文要素的有机谐和,即有良好的地质、地貌情况、良好的水文气候因子、适中的土壤和生物物种;各项因子必需统一谐和,构成一个有机调和的生态环境,这样的环境才具有更大的稳定性。阴宅卜葬地若还有四神砂构造的启齿小盆地相配则更能进步墓地对扫墓者的崇敬感,因此也是一种景观生态和景观心理分离的空间组织。
风水术兴起后,历代王朝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百姓,在其卜葬习俗中无不烙上风水术的烙印。从历史上看,帝陵环境的选择将体现在皇帝的风和水的全方位影响上。例如,北京的明墓是遵循风法和水法最典型的建筑。以长陵为例,其背后的天寿山为玄武,十三陵盆地出口大红门东侧的左青龙为龙山,是一个基本作南北延伸的单斜山,其上出露坚硬的石英砂岩,酷像蜿蜒的青龙,右白虎称为卧虎山,则是由假背斜构成的几个单斜孤丘,很像蹲坐的老虎,在此风水下的昌平陵园有景仰园骨灰林和德陵公墓。它具有卧龙状的独龙阜为底景,能挡淮北吹来的冬日寒风,左右还有称青龙白虎的两座丘阜砂山,这样三面环山,一溪中流,前有底景的盆地,环境绝佳,林木苍郁,冬暖夏凉,自古圣人便在此结庐建寺,便是这样的,在居庸关长城脚下,三面环山,前面有响潭水库,风水绝佳。再如唐朝著名高僧玄奘的衣冠墓西安著名的大雁塔,它座落于古长安的东南方,南面是雄伟的终南山峰,古城之北是泾渭二水,东临曲江,古时清澈的曲江碧水于塔前蜿蜒而过,组成一幅烟水明媚的动人景观,像昌平的就有此动人景观。陕北黄陵县黄帝陵的风水轴线最近重新被人发现,这些都说明了风水术对丧葬传统文化的重要影响,如九里山公墓二区就在故宫紫禁城中轴线上,而桃峰陵园则在中轴线正北的方向,都是上风上水之地。
潮汕地域古墓建筑范围最大的地都镇御葬翁梅斋墓也受风水观较大影响,它被以为是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中最为重要的风水宝地。另外汕头大学后侧的锦绣庄氏潮汕始祖妈―�庄翁氏墓,呈狗眼形四神砂构造,该墓被以为是桑山众多出名墓穴中的佼佼者。出名天文旅游学家陈传康先生剖析以为该墓分金线不正对朱雀,而是整个四神砂构造正对朝山。这种风水结构不同于帝王穴金线到朱红鸟,不是富银成吉,而是富音整个家族,甚至亲戚。民间认为,金秀庄氏,包括其外系的繁华传说,都与桑普山神奇的最佳穴位有关。目前,清明与冬至来这里扫墓的国内外庄氏后嗣成千上万纷至沓来。诸如此类绝佳的风水墓地的例子不胜枚举。
另外,风水观对阴阳宅的环境选择上讲求“拆成”,即根据环境条件更好地组织空间,并有所布置。在墓地选择时假设不具备前述两个条件,后代可人为将原有环境改形成有山有水、静谧调和、对称以及四神砂构造的风水宝地。历史上有些都城的迁移都基本遵循拆成的风水原理,如曾发生隋唐长安离开汉朝的长安城向东南迁建于稍高处,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态环境(由于旧城被战争破坏严重,水源供应不足,水皆咸卤,不甚宜人,太接近向南流动的渭不可,城内潮湿,有被水淹的危险)。
⑧当然,风水文化观念亦有许多陈旧甚至迷信的观念。例如,在民间,人死后丧家请风水先生根据死者年龄、性别、生死时刻等推算避忌生肖、出殡时间,写出安宅、定灵、灵门等一系列符咒,并用朱笔点过引魂蟠、避忌牌,然后又依照风水术中的寻龙、点穴、观砂、察水等过程。另外风水观念反映社会的身份等级,佳穴需有福命才能起到福荫作用,贵宅需与福人才能相应,不同等级的人应用不同阴阳宅风水结构,否则必须作相应的拆成处理。因而风水术中这些迷信思想不利于今天的肉体文化建立应加以批判。
24小时咨询热线:0371-65050950